一般来说,固定的量用正体,变化的量用斜体;明确定义的量用正体、未明确定义的量用斜体;计量单位用正体,量的符号用斜体。
(一)斜体使用场合
1. 物理量、特征数的符号
⑴ 物理量、化学量:F(压力)、V(体积)、U(电压)、P(功率)、R(电阻)、C(电容)、L(电感)、E(电势能)、A(核子数)、μ(迁移率)等;
⑵ 物理常数:g(重力加速度)、k(玻尔兹曼常数)、h(普朗克常数)等;
⑶ 描述传动现象的特征数符号:Re(雷诺数)、Eu(欧拉数)、We(韦伯数)、Ma(马赫数)、Fo(傅里叶数)、Pr(普朗特数)、Rm(磁雷诺数)等。
2. 表示变量的字母、函数符号
⑴ 变量符号:x,y,i, j 等;
⑵ 坐标系符号:笛卡尔坐标变量x,y,z;圆柱坐标变量ρ,θ,z;球坐标变量r,θ,φ ;原点O,o;
⑶ 矢量、张量、矩阵符号(斜体并加粗):
矢量:如力矩、线速度、角速度、位移、加速度、动量、冲量、角动量、场强、速度等;
张量:剪切应力张量、动量通量张量等;
⑷ 几何图形中代表点、线、面、体等的字母/符号:A(点)、AB(线段)、△ABC(三角形)、∠A(角)、ABC(平面)、P-ABC(三棱锥)、A–A(剖面)等;
⑸ 直径、半径、球面尺寸符号以及表面粗糙度符号:ɸ(直径)、R(半径)、sɸ(球直径);Ra、Ry、Rz、tp(表面粗糙度符号)等;
⑹ 统计学符号:标准差s、F检验、卡方检验Χ2、相关系数r、概率P等;
⑺ 未明确定义的函数符号、排列组合和阶乘:f(x)、g(x)、F(x);n!、m!等。
3. 量符号中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的角标
CV(比热容,V为体积量符号)、Lp(功率级差,p为功率符号)、 Cp(定压比热容,p为压力符号)、Ei(i=1,2,3)(这里的i代表变动性数字)等;
4. 计量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
如:d–(右旋)、dl–(外消旋)、o–(邻位)、p–(对位)、ap–(反叠构象)、sp–(顺叠构象)、Z–(双键的顺异构)、as–(不对称的)、trans–(反式)等;
这一类符号后常须加连字符“–”。
5. 非英语单词、短语及其缩略语
如Candida Antarctic lipase B (CALB);P. aeruginosa biofilms;O. sativa;Macaca mulatta等;
本规则不适用于非英语专有名词,也不适用于从拉丁文中衍化而来、目前已经被公众广泛认可的科技英语短语。如“ad lib”、“per se”、“a posteriori”、“in vitro”、“a priori”、“e.g.”、“i.e.”、“et al.”和“etc.”等。
6. 书名、期刊名、期刊卷号等
如Particuology, 49(1), 24–32;Fluidization. Springer US等。
(二)正体使用场合
1. 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SI)词头和SI量纲符号
⑴ 计量单位符号:m(米)、J(焦)、K(开)、℃(摄氏度)、L(升)、g(克)、W(瓦)、s(秒)、A(安)、Pa(帕)、Ω(欧)、V(伏特)、mol(摩尔)等;
⑵ SI词头符号:T(太)、G(吉)、M(兆)、k(千)、h(百)、十(da)、分(d)、厘(c)、毫(m)、微(μ)、纳(n)等;
⑶ SI量纲符号(共7个):L(长度)、M(质量)、T(时间)、I(电流强度)、Θ(热力学温度)、n(物质的量)、J(发光强度)
2. 运算符号、缩写号、函数符号等
⑴ 运算符号: d(微分)、δ(变分)、∂(偏微分)、∫(积分)、∑(连加)、Ⅱ(连乘)、△(有限增量)等;
⑵ 常量符号:π(圆周率)、e(自然对数的底)、i(虚数符号)、const(常数)等;
⑶ 缩写符号:min(极小值)、max(极大值)、sup(上确界)、inf(下确界)、def(按定义等于)、lim(极限)、det(行列式)、T(转置符号)、Re(实部)、Im(虚部)等;
⑷ 固定意义函数符号:对数函数符号(log,lg,ln,lb)、指数函数符号(e,exp)、三角函数符号(sin,cos,tan,cot)、反三角函数符号(arcsin,arccos,arctan,arccot)、双曲函数(sinh,cosh)等;
⑸ 特殊函数符号:GB3102.11—93中共列出了23个特殊函数。如erf(误差函数)、Г(伽马函数)、B(贝塔函数)、ζ(黎曼(泽塔)函数)等;
⑹ 特殊算子符号:grad(梯度)、div(散度)、rot(旋度)、Δ(拉普拉斯算子)等;
⑺ 特殊集合符号(共5个,正体并加粗):N(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C(复数集)
3. 化学元素、粒子、射线、光谱线等
化学元素及其组成:H(氢),Al(铝),Mn(锰),Pt(铂)等,CaCO3(碳酸钙);
粒子:N(核子)、p(质子),n(中子),e(电子)等;
射线:α,β,γ,X等;
光谱线:i,h,H,k等。
4. 量符号中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角标
即具有描述性质的英语单词(或汉语拼音)作为量符号的角标时,一般使用正体。
Fn(法向力,下标n是英文词normal的首字母,表示法向);lcor(修正长度,下标cor是英文词correction的缩写,表示修正);类似的还有Ek(动能)、Ep(势能)、ER(辐射能)、μr(相对磁导率)、Rexp(电阻实验值)、kobs(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等。
5. 标准和规程代号
GB(国家标准)、JB(机械行业标准)、YB(冶金行业标准)、QB(轻工行业标准)、ISA(国际标准协会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DIN(德国标准)、ANSI(美国标准)、JJG(计量检定规程)等。
6. 设备、仪器、元件、样品、机具等的型号或代号
G(发电机)、M(电动机)、T(变压器)等;PHI 5000C ESCA(X光电子能谱仪)、LC–2010HT(液相色谱仪)、PEDOT:PSS(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等。
7. 酸碱度和硬度符号
pH(酸碱度);洛氏硬度(HR);布氏硬度(HB);HK(努氏硬度);HM(显微硬度);HS(肖氏硬度);HV(维氏硬度)等。
8. 不表示量符号的科技名词术语
MOF(金属有机框架)、CVD(化学气相沉积)、PVC(聚氯乙烯塑料)、NBR(丁睛橡胶)、CT(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IT(电阻抗断层成像)等。
9. 罗马数字、表示序号和编号的连续字母
⑴ 罗马数字:I、V、X、L(50)、C(100)、D(500)、M(1000)等;
⑵ 顺序号:分图号:a)、b)、e);标题号:a.、b.、e.;图例号:Fig.1(a)、Fig.1(b);公式号:2–1(a)、2–1(b);附录号:Appendix A、Appendix T等;
10. 人名、地名、产品名、企业单位名、期刊号等
参考文献
[1] 陈浩元. 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 崔云莉,马少怡,宋素梅,等. 科技期刊中外文字母正斜体和上下角标问题的探讨[J]. 编辑之友, 2011(12):110–112.
[3] 王会珍. 科技期刊外文字母与符号正斜体问题的探讨[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9(006):136–137.
[4] 杜焕生. 在出版物上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及大小写的用法[J]. 年鉴信息与研究, 2003(0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