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中国科学报》爆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国内某211大学的一位副教授竟然捏造了一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人员作为署名作者,最终涉及的8篇论文被撤稿,相关调查报告也已报送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无独有偶,“虚构作者”Ashk Fars近期也在学术界掀起热议。这位自称来自亚美尼亚埃里温的学者,其身份及所属机构均系伪造。不仅如此,Ashk Fars还被发现在不同文章中归属于不同的公司(包括:Sun-Life Company,Automation and Engineering of Yerevn Company,以及 Arian Company),这让出版团队也不禁怀疑是否涉及到潜在的“论文工厂”。
“幽灵”,往往带来神秘和未知的气息。它们无形无影,却能在不经意间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好奇。而在学术界,也存在着一种“幽灵”——幽灵作者,他们或迫于权势被隐姓埋名、或贪图金钱而隐匿自己的贡献。在本篇“颗粒写作”中,我们将从作者身份的定义入手,与您一起揭开“幽灵作者”、“受赠作者”等作者身份造假行为的神秘面纱,探讨署名不当对科研诚信的影响,并寻找防范和应对的方法。
(一)作者身份的定义
在学术界,作者署名不仅仅是一个个名字的排列,更是对科研贡献的认可。同时,署名也意味对已发表研究的终身责任和义务。最早制定作者署名指南且被广泛采纳的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在2024年最新版《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中明确指出,所有被指定为作者的研究人员都应该满足作者署名的四条标准。同时,满足这四条标准的人员也应该被确定为作者,而未完全满足这些标准的人员应该被致谢。
此外,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通信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经常被忽视,许多通讯作者往往是空挂头衔而不实际参与同期刊的联系工作。ICMJE也明确强调了通讯作者的定义:通讯作者是在投稿、同行评审和出版各个阶段主要负责与期刊进行联络的人员,这是一个职能性角色而非荣誉性角色。通讯作者需要确保投稿完全符合期刊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提供文章内容和其它材料(如作者署名确认信息、伦理道德审批文件、临床试验注册文件等)。在同行评审过程中,通讯作者还应及时组织并回应审稿人的意见和要求,回应读者和其他相关者的正当询问和合理质疑,并配合出版单位、资助机构、研究机构等完成必要的调查工作。
(二)有关作者署名的学术不端现象
国际出版机构和期刊委员会通常将“问题作者”划分为“幽灵作者”和“受赠作者”两类:
幽灵作者(Ghost Authorship):指那些对研究有重要贡献却未被列入作者名单的人员。其中,有些作者的贡献被迫隐匿,而署名作者却堂而皇之地收获酬劳或声誉。还有一些学术写手或研究人员受雇帮助其他作者进行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编辑,但他们的名字却不出现在论文作者名单上。
受赠作者(Guest or Gift Authorship):指那些对研究没有重要贡献或不符合作者标准却被列为作者的人员,即他们的贡献不足以获得作者身份。有时,初级研究人员会将高级研究人员、导师或部门领导列为作者,以感谢他们的指导或建议,尽管这些高级研究人员并未实际参与研究。
对此,国内也发布了不少官方文件去界定有关作者身份的学术不端行为。如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门关于印发《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的通知(国科发监〔2022〕221号)文件中显示“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等,虚构同行评议专家及评议意见”属于科研失信行为。此外,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中也规定“不当署名(Inappropriate Authorship):与对论文实际贡献不符的署名或作者排序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通过代写、买卖论文,论文“作者”可以获得职称晋升和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或者达到顺利毕业、升学等目的;而代笔者在利益驱动和无监督的情况下,受急于求成的心态驱使,导致一些低质量或虚假的论文泛滥于学术界,进一步引发其他科研人员或机构的错误实践,对社会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总之,不当署名掩盖了真实的贡献情况,破坏了学术界的透明度,影响了研究成果的公正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真正的贡献者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而无关人员却享受不应得的荣誉和利益。这不仅对个人不公平,也会对整个学术界的公信力造成破坏。
(三)作者变更与维护科研诚信
针对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提供了关于“如何发现潜在问题作者”的指南,包括“幽灵作者”、“受赠作者”等多种情况的识别和处理建议。一些出版商在维护科研诚信实践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尝试和努力;例如,Elsevier在投稿环节新增了Contributor Roles机制,要求每位作者准确选择自己在论文中的具体贡献(如提出概念、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写作编辑、模拟验证、项目管理、资金支持等)。
为了更好地维护科研诚信,期刊编辑部通常建议论文负责人在提交稿件前仔细考虑作者名单及其顺序,并确保所有署名作者同意并知晓论文内容。原则上,一旦投稿,作者及署名顺序不允许变更。如果必须变更,任何添加、删除或调整署名顺序的请求应在稿件被接受之前提出。一般情况下,由通讯作者向期刊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a) 作者名单变更的原因,包括“遗漏”作者在手稿准备或同行评审阶段的具体贡献;(b) 所有作者的书面确认,包括所有现有作者及即将被删除或添加作者的签名,表明他们同意变更;(c)整个变更过程中的所有来往信件必须同时抄送给所有作者及相关人员。
学术诚信是科研的基石,任何对作者身份的篡改和虚构都将动摇这一基石。要赢得这场“科研诚信保卫战”,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应对科研欺诈问题。希望广大科研工作者与出版机构、期刊编辑部携手并肩,共同营造一个纯净而健康的学术生态。
参考文献
[1] COPE. How to recognise potential authorship problems [EB/OL]. (2023-04) [2024-07-10]. https://publicationethics.org/resources/flowcharts/how-recognise-potential-authorship-problems.
[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 负责任署名——学术期刊论文作者署名指引 (蓝皮书) [M]. (2022-12) [2024-07-10].
[3] 孟凌霄. “捏造”合著者 8篇论文撤稿了[EB/OL]. (2023-07-13) [2024-07-10].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7/375349.shtm?id=375349.
[4] Jing; Beenle. 学术界的“幽灵”,怪像与真相[EB/OL]. (2024-01-19) [2024-07-10]. https://mp.weixin.qq.com/s/ddmaMbOdi1xwVjBxhQcVRA.
[5] LetPub. 什么是学术论文中的幽灵作者(Ghost Authorship)?[EB/OL]. (2022-08-11) [2024-07-10]. https://mp.weixin.qq.com/s/hlRgjGWi9ZHo_V1virYSJw.
[6] Pubpeer.“礼物作者” “幽灵作者” 被揭秘[EB/OL]. (2024-01-21) [2024-07-10]. https://mp.weixin.qq.com/s/syjk-jV7KO7A03W4yNDPTQ.
[7] Pubpeer. 学术界惊现“幽灵作者”:Ashk Fars身份之谜[EB/OL]. (2024-06-08) [2024-07-10]. https://mp.weixin.qq.com/s/o3zYUOZ6eVlJg8J3AZi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