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是从事航空发动机与新型能源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三航”特色学院,至今已有80余年的发展历史,汇聚一流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合作资源。为了进一步提升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学院刘存良教授团队现面向国内外诚聘博士后若干名,欢迎具有气固两相流研究背景的优秀人才加入。
刘存良教授团队博士后招聘
应聘要求
1. 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国(境)内、外获得博士学位(一般在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
2. 具有气固两相流领域的研究背景,优先考虑具备颗粒沉积及冲蚀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或工作经验的应聘者;
3. 热爱科研工作,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及组织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 能够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满足《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和《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校人字〔2021〕143号)要求。
https://renshi.nwpu.edu.cn/new/bshgz/bshzc.htm
主要职责
1. 积极参与课题组重大项目申请工作,协助完成在研项目等有关研究工作;
2. 开展空气系统内颗粒沉积及冲蚀方面的前沿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实验测试等手段,探索颗粒在不同空气系统中的沉积特性及冲蚀机理;
3. 协助合作导师指导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发表高水平文章或推动成果转化工作。
工作方式及待遇
1. 工资、福利待遇及考核按《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课题组将根据工作能力和对课题组贡献提供额外丰厚补贴。岗位类别及待遇如下:
(1)特别资助博士后(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不超过32周岁):不低于29万/年,社保待遇等约6万/年。在站期间,子女可在学校附属中、小、幼本部入学。
(2)常规博士后(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不低于24万/年,社保待遇等约5万/年。在站期间,子女可在学校附属中、小、幼分校就近入学。
2. 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和充足的经费支持。
3. 协助申请者参与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及各种国际交流项目的申请。
4. 博士后在站期间,若达到学校准聘副教授及以上岗位准入条件和标准,与团队或合作导师协商可申请预聘为学校准聘师资。获聘后纳入相应岗位管理并享受相应待遇。
5. 特别优秀的应聘者,具体薪酬待遇面议。
应聘方式
1. 符合条件者请将个人简历、学历、学位证明、代表性学术成果中文简介及其他证明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linye@nwpu.edu.cn, 叶老师),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姓名+学校+专业/研究方向”;
2. 对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进行初筛,通知入围者进入考核面试,择优录用。
3. 该招聘不再设置截止时间,招满即止。
课题组及负责人简介
刘存良教授团队长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高效冷却结构设计与精准化热分析的 “卡脖子”难题,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在高效气膜冷却结构设计、先进内冷结构强化传热及流动特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建立了系统的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热分析实验数据库和研究平台。团队秉承“横纵交错”理念,在横向立足国防,与多个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受邀入驻中国航发涡轮院科创中心,科研成果得到了主机院所的高度认可,并应用于重点型号;在纵向勇攀高峰,牵头负责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课题、国防973课题、国防科技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二十余项。团队先后产出陕西省自然科学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奖1项、专著2本以及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团队导学关系融洽,成功创建首批全国高校 “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并入选西北工业大学模范研究生导学团队。团队培养研究生获得中国航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工程热物理学科最高学生荣誉“吴仲华优秀研究生奖”、国家奖学金等各级各类荣誉百余项。
刘存良教授,洪堡学者,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陕西省航空动力系统热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燃气轮机传热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发集团科技委“气动、燃烧与传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热物理专业委员会理事。获得了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科技奖励,以及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航空强国中国心”突出贡献一等奖、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学术荣誉。
供稿:刘存良教授团队
编辑:《颗粒学报》编辑部